河北師大教師仇海平“和詩以歌”傳播中華文化走紅網絡

原標題:餐廳菜梯 和詩以歌 登上央視一夜爆紅 仇海平的 小 講臺與 大 舞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el


原標題: 和詩以歌 登上央視一夜爆紅 仇海平的 小 講臺與 大 舞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可知道這是我們中國3000年前的 流行歌曲 ?你是否想象過這首經典的《關雎》,會在五大洲不同膚色人的口中傳唱?近日,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仇海平帶領他的留學生走上央視《經典詠流傳》 和詩以歌 ,將《關雎》唱給世界聽。 意外 走紅後的仇海平面對如潮般的贊譽是如何自我評價的?唱紅《關雎》背後到底發生瞭哪些故事?三尺講臺上的仇海平又是怎樣的一位老師?本網記者趕赴河北師大對仇海平進行專訪,聽聽他講述舞臺與講臺的故事。

登上央視舞臺的仇海平圖片來源於網絡

和詩以歌登上央視火爆朋友圈

幾日來,仇海平和他的學生們這刷爆瞭朋友圈。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 師大才子 、 溫潤如玉、永遠溫柔的仇老師 、 舊詞新唱、和詩以歌、傾情演繹 、 中國詩經+外國民謠,仇老師火啦

面對種種贊電梯保養廠商台中譽,仇海平則 輕描淡寫 , 我真的沒有那麼好,那是抬舉我瞭,希望你們不要用這樣的詞,我隻是一個大學老師。

事情緣由還得從4月6日晚央視播出的《經典詠流傳》說起。

4月6日,央視《經典詠流傳》播出瞭河北師大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仇海平和他的留學生們合唱的《關雎》,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國際合唱團,這些留學生大部分來自印度尼西亞,還有一部分來自尼日利亞、俄羅斯、巴基斯坦,仇海平帶著他們為大傢帶來瞭耳目一新的表演。一時間,這首歌傳遍瞭全國。

節目中,仇海平用印尼民歌《哎呦,媽媽》的曲調唱響中國詩經《關雎》,一開口,節目現場便沸騰瞭。為什麼會選擇這種方式唱出《關雎》給大傢聽?仇海平說: 《關雎》是中國的一首民歌,用瞭比興的手法,而印尼民歌《哎呦,媽媽》同樣用瞭比興的手法,而且他們兩者的節拍也差不多,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有助於留學生更快地去瞭解《關雎》。

以歌唱詩、穿漢服彈古琴授課

舞臺上,來自尼日利亞的留學生麥克還用美國歌曲《雪絨花》將詩人杜牧的《山行》唱給大傢聽;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王博、高強、劉勇用巴基斯坦歌曲《無論你走到哪裡》將詩人王安石的《元日》唱給大傢聽;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卡佳和莉莉用俄羅斯歌曲《紅莓花兒開》將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也唱給大傢聽。當中國傳統詩詞遇上外國歌曲,碰撞出的火花真是難以言喻。

然而這些唱詩並不是臨時編排,仇海平早在2005年就在學校開設瞭歌詩音畫課,這是一門古詩詞歌曲鑒賞課,每堂課的結尾仇海平都會帶著學生們學唱一首歌曲。2013年,仇海平從河北師大文學院轉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後,也嘗試用唱歌的方式進行漢語國際教學。

作為一名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教師,我們需要想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們用一種比較活潑的方式,比如用學生自己國傢的音樂曲調來唱我們的古詩詞,用他們熟悉的來學習不熟悉的,這樣,學生會更快喜歡上古詩詞,有助於幫他們理解古詩詞的內容以及意境。也可以更好地傳播和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經典詠流傳》的驚艷亮相,仇海平這種 和詩以歌 的教學方式立馬在朋友圈引發熱議,尤其是曾經有幸聽過他講課的學生更是 炸瞭鍋 ,紛紛回憶起仇海平穿上漢服給大傢上課的電梯維修費用場景,還會抱著古琴演奏一曲

仇海平告訴記者: 有一些作品需要一種情景之中才能體會,彈古琴是我需要借助一些有儀式感的東西讓大傢更快地進入詩詞的情境。比如會把古琴拿到教室,讓學生親手量一量它的尺寸,3尺6寸5分,代表一年365天、六合等,這樣學生們就更能理解古琴是種怎樣的樂器,它為什麼承載瞭中國的音樂文化。

仇海平認為有些作品很難用語言解釋,隻有在某種氛圍中才能很好地感受,穿上漢服能給學生除瞭蒼白的語言之外的東西。仇海平補充道: 這不是常態,隻是針對特殊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式。

靈活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編成課件

仇海平將同學們的朋友圈截圖做成瞭課件記者劉瀟攝

仇海平跟所有的老師一樣認真備課,思考今天學習什麼內容、要采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有哪些重點難點 不同的是,仇海平喜歡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用於教學。有一次,他瞭解到班上有兩個人即將過生日,他倆又正好是同一宿舍的,仇海平就將這個作為一個點來設計當天課件。於是,他買瞭一個小蛋糕拿到教室,和同學們說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而 特殊 一詞正是他們上節課剛學過的詞語,接下來的每句話都圍繞這件事展開,既溫習瞭前幾天學過的內容,又學習瞭新的語法。

采訪當天,記者觀摩瞭一堂仇海平給巴基斯坦留學生上的課,課上仇海平把學生們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截圖做成瞭課件,用到瞭教學中。學生們興致特別高,也不會覺得漢語很難學。

不得不說,仇海平如此用心,也是有原因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仇海平備受感動,在他看來,隻有自己更加用心,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經典詠流傳》中,51歲的印尼華人魏殷平格外顯眼。他是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工程師,還開瞭自己的公司,為瞭更瞭解中國文化去年來到中國繼續學習,魏殷平說自己越學越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想畢業以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還希望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一個中國文化協會,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仇海平告訴記者,他還教過兩位70多歲的印尼留學生,去年他們已經拿到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碩士學位。

我不是歌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才是更大的舞臺

課堂上的仇海平記者劉瀟攝

仇海平看來,錄制《經典詠流傳》不是去做瞭一次演出,而是希望通過節目,和大傢一起感受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 把我們在教學上做的嘗試和同行交流分享,想聽聽大傢的批評意見。這是我們的初衷。

即便仇海平為人低調,但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他還是 一夜成名 瞭。相信很多人都會疑問,今後他會不會再登上大眾傳媒的舞臺,為大傢帶來更多驚喜的作品呢?其實央視節目錄制結束後,仇海平相繼收到瞭很多其他節目組的邀請,但都被他婉言謝絕瞭。說到未來的打算,仇海平非常肯定: 我不是歌手,也不是名人,我隻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我的舞臺,就是三尺講臺。我想做的就是要做好我的本職工作,一方面無論是教語言還是教文學,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更快的接受,也更快樂地學好漢語,學好中國文化。如果能夠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快的成長,有更多的收獲,這是我最大的快樂和欣慰。

但對於這種 和詩以歌 的形式,仇海平說: 這種形式我們看到瞭它取得成功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會總結取得的一點小小的經驗,在今後教學中會再去思索、再去探索,爭取以更好的方式去呈現。當然,我們還會嘗試其他的方式來豐富我們的教學,更好的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發揚。
arrow
arrow

    rTwCPUz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